2014年10月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在充分调研肯定合肥市改革成果的基础上,作出省市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战略部署,推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打破行业分割,统一进场交易。按照相关文件,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(以下简称“交易中心”)作为省市合一共建市场的依托主平台,在做好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的基础上,逐步承接省级政府采购、交通水利、医疗药品、矿产资源等各类业务,积极构建区域型综合性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。
重点从组织架构调整完善、项目进场交易流程管理和服务、专家库建设管理、电子招投标应用推广,以及标后备案、质疑投诉处理等五个方面快速推进。
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局长李宏卓
加强监管平台建设防止腐败
行政监管平台。行政监督平台主要负责交易项目全过程监督,记录违反交易活动相关法规的行为;维护交易场所秩序,负责对交易中心、进场交易项目单位、中介机构、投标单位等工作人员以及评标专家的现场监督;负责对开标、评标现场的监督。该平台中系统提供大数据的智能分析,为主管部门提供多种数据查询、统计服务,从宏观到微观,了解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情况。
市场监管层面。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库。对所有违法违规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,在网站同步发布失信“黑名单”,有效震慑市场主体。将涉诉处理流程细化为受理、批办、调查、决策、执行等子环节,并实行重大问题处罚决定集体研究制度,通过完善制度和流程公开预防腐败发生,不断提高管理水平。
明确职能定位 规范平台服务
平台服务层面,明确交易中心职能定位,实现“监管、服务、操作”三分离,平台立足于规范服务。建设涵盖整个公共资源交易对外信息化服务的桌面云,实现各类项目交易全程电子化和远程异地评标功能。
公共服务平台。公共服务平台是满足交易平台之间信息交换、资源共享需要,并为市场主体、行政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平台。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了交易门户网的信息发布、统一用户注册与验证、交易主体诚信公示、在线沟通等功能,同时包含评标专家库管理建设、行政监管专用通道、数据信息对接交换与服务等平台管理功能。
交易服务平台。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新场所软硬件条件全面提升,拥有交易服务大厅、网上自助服务区、隔夜评标区等公共服务区域,各类开、评标室79间,每天可满足70个项目开评标。省市平台合一标志着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扩容至安徽省,交易场所面积扩大,进场交易项目数量日益增加,社会进场交易项目数量也大幅提升。2016年11月,交易中心以95.6分的佳绩成功申报“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”,促进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。
强力推动业务作业 效果显著
在省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,2015年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会城市承接省级项目。2016年,除省属交通、水利项目外,省属国土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、省级地市耕地指标调剂、省属产权交易、水利部淮河委员会水利工程、省农垦系统等均进场。建成集“展示+交易+融资”三重功能为一体的安徽省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网上技术交易平台。完成了全市所辖各县(市)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。2016年10月,合肥、铜陵签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战略合作协议,重点开展公共资源平台共建和实现资源共享,这是2015年国务院开展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设方案颁布施行后,省内地市级平台首次跨区域联合。 2016年安徽合肥建成省、市、县(区)三级政府采购通用货物网上商城,并促进商城向省内其他地市推广应用,与芜湖、池州、六安、铜陵、滁州以及广德等地开展跨区域合作。